9月22日,中原食品實驗室作為第三批河南省實驗室正式揭牌。許多人好奇,為什么要成立中原食品實驗室?成立中原食品實驗室要達成什么樣的目標?目前的建設情況如何?
9月24日上午,第五屆中國·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召開。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江正強在2022中國食品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做出了詳細介紹。
2020年河南省的食品工業已經達到1.3萬億,占河南省的gdp的1/5,20%左右,連續20年居全國第二位,僅次于山東省。
從食品工業產業鏈上來講,河南省已經構建起肉制品、面制品、乳制品、油脂及果蔬五大產業鏈,上下游產業鏈完整。
根據統計,河南省規模以上食品企業達2500多家,培育出雙匯、衛龍、三全等一批全國知名品牌。
首先,企業多而不優,大而不強,品牌特征性不足,外向型產品欠缺;
第二,加工比例不足,精深加工度僅達到21%,副產物綜合利用率僅40%;
第三,原料供應鏈不穩定,關鍵裝備、技術、基料依賴進口;
實踐表明,創建新型創新平臺是帶動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。在此背景之下,中原食品實驗室應運而生。
未來五年匯集領軍人才50人以上,研究人員達到500人以上
談到中原食品實驗室的定位時,江正強用了三個詞:人才高地、創新之源、食品未來。
他解釋,中原食品實驗室將要打造的是一個面向國際、立足全國、服務河南的人才高地,因此必須要匯聚、引育國內外高端人才。
第二,中原食品實驗室是一個重視基礎研究,能夠突破卡脖子技術,實現強成果轉化的創新平臺。
最后,中原食品食品實驗室要提質傳統食品、培育新興食品,布局未來食品。
“中原實驗室整體來講主要是要助力河南建設國家級的食品創新高地,做大做強河南的食品產業!
他進一步介紹,“中原食品實驗室總體目標是踐行大‘食物觀’,加強重點產業集群‘卡脖子’技術協同公關,促進河南省萬億級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,培育國家級的創新平臺!
具體到五年目標,是要建成國內一流的食品科技創新中心,匯集領軍人才50人以上,研究人員達到500人以上,同時要組建20個以上的食品科技創新團隊。
1.2萬平方米中心實驗室已投入使用,實現“掛牌即運行”
據了解,組織架構上,中原食品實驗室采取“1+5+N”的模式。其中,“1”指一個中心,即位于漯河的中心實驗室;“5”是指五個研究基地,即中國農業大學、河南工業大學、鄭州輕工業大學、鄭州大學、河南大學;“N”是指多個成果轉化基地,包括雙匯、衛龍、三全等一批知名企業。
“這個構架還是比較創新的,在創新的基礎上推進的速度也很快,實現了掛牌即運行。截至目前,中心實驗室專屬1.2萬平方米的新研發大樓已經投入使用,5000萬儀器設備已經到位,8000平方米中試基地、10000平方米孵化中心已經投入使用!
根據介紹,轉化基地方面,要求面積不能小于200平方米,科研人員不能低于10個,要確保能夠起到轉化效果。
目前,中原食品實驗室已組建12個科創團隊,進行新資源挖掘與功能研究、食品功能組分解析與高效利用、精準營養研究與健康食品創制、食品物理生物耦合制造技術研究,食品柔性化智能裝備開發與應用、食品全鏈條風險因子識別與阻控技術研究等六大方向的研究。
發展規劃上,中原食品實驗室旨在“取得重大科創成果,支撐萬億級食品產業集群升級”。
具體說來,要在新資源挖掘、營養與健康等方向產出一批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,并實現轉化;助力肉品、糧油、預制食品、乳品、方便食品、鹽化工等傳統產業提質增效;搶灘新興食品產業,布局未來產業,完善食品全鏈條創新生態,最終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本土企業。
頂端新聞記者 白劉陽/文